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

官方资料是否需要属实?

在许多时候,我们获取资料的途径,无非是来自“官方资料”,官方所公布的资料始终最有可信度。

但是,“官方资料”与“实际资料”往往有很大的出入。当权者在考量了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之后,必须当机立断的发布消息,许多时候为了稳定民心,把实际数字与官方数字作了调整。 有些人认为,在公布消息的时候,必须尽量做到与实际情况相去不远的报告才是合理的做法。尤其在发生暴乱、示威行动的时候,往往因为官方数字与实际情况不符,造成谣言四起,民心不稳定,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。可是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,如果示威行动或暴动的资料如实公布,可能引起另一方的恐慌,甚至催化了不满情绪。

再拿国家资金来说,如果国库的资金不足以应付庞大的债务,可是政府却发布“国库充足,人民平均负债少”的消息,可能造成人民惰性出现,不事耕耘,加剧了国库收入减少的处境;可是如果政府如实公布“国库空虚,人民平均负债一万令吉”的消息,可能会造成资金加速外流(人民挪动资金至国外,外资却步等)的惨况。 政治和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,如果政局稳定度一直下降,必然造成经济上的拖垮。换言之,政局的稳定,是国家迈向繁荣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。
容许我借用一本书的其中一部分内容——《1969年大马种族暴乱513解密文件》 “新加坡政府完全相信,每天一次宣布官方新闻,有助于预防恐慌和平息那里的紧张局势。但是,有人认为,官方这么简短的宣布,将让人有机可乘,可大事传播煽动性的谣言,因此,无助于减缓紧张气氛和种族仇恨”

大家可以思考看看,当权单位所公布的资料,必须正确,亦或是选择性的公布消息?如果选择性的公布消息,是否造成当权单位以本身的利害关系来决定消息的透明度?如果完全透明化,引起的后果是该由谁来承担?是人民?还是当权者?

沒有留言: